每個培訓師都知道,學員想要的很簡單,就是歡笑和知識。但在教學任務繁重當下,要滿足學員的這兩個愿望,難上加難。今天小編就提供幾個較好的解決方案,它能夠創造出秩序井然、妙趣橫生的教室,學員也會遵守課堂規則,因為我們的規則充滿樂趣。
1
集中注意力
吸引學員注意的話會激活大腦中的前額葉皮層,也就是大腦的總指揮,前額葉皮層控制著我們做出決定、制訂計劃以及集中注意力。
如果我們沒有使用前額葉皮層,就無法學習。我們把“學員們”、“到”這段吸引注意力的對話看作大腦使學員做好學習準備的開關。
2
讓學員當導師
對于人類大腦以及學習過程的研究結果表明,學員在相互教學的時候能學到最多的知識。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著重強調培訓中的某些動作,使學員大腦中的五個區域活躍起來,這五個區域分別是:視覺皮層(看到動作)、運動皮層(做出動作)、布羅卡區域(用語言上課)、韋尼克區域(聽到課程內容),以及邊緣系統(為課堂內容帶去感情色彩)。
3
五項課堂守則
之前談到課堂中的這些守則不僅能夠有效地激勵每個學員大腦中的五個區域(視覺皮層、運動皮層、布羅卡區域、韋尼克區域、邊緣系統)。
如果這幾條守則反復地被使用,它們就能帶動鏡像神經元,個人井然有序的行為也會帶動他人井然有序的行為,這就使得學員和培訓師能夠帶著微笑、心情愉悅地上課。
4
計分板激勵法
“計分板”這一手段在基礎教育中是最快捷、最具有娛樂性的激勵學員學習的教學系統;若培訓經費有限,這種方式也是最省錢的?!坝嫹职濉毕到y直接涉及到對方對于大腦中的情感中心,也就是邊緣系統的運用,它能夠代替瓶子的鵝卵石、糖果、分數表、游戲錢幣以及其他的課堂獎勵措施。
當培訓師在計分板上標記出笑臉或苦臉,學員就會產生細微的積極情緒或消極情緒。通過在這種方式下進行鼓勵或警示,我們為常規的打分賦予了活力,邊緣系統中的獎賞回路就被激活了。
5
手眼結合法
當我們正在說的話很重要的時候我們希望學員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聽我們說的是什么。一位經驗豐富的全腦教學培訓師曾經用過“手眼結合”這種方法,它能讓學員立即安靜下來,排除所有注意力從學習上轉移的可能性。
這種方法事實上就是,讓前額葉皮層控制大腦活動,讓學員的視覺皮層與聽覺皮層集中在老師最愛那個的課上。
6
變換法
有些學員在課堂上很愛說話,他們實在是太愛說話了,其他的學員則成為了被動的聽眾。
從大腦結構上來看,教室里的學員分為兩類:布羅卡型(說話者)與韋尼克型(聆聽者)。通過使用變法,培訓師能夠輕而易舉地教會說話者如何聆聽,教會聆聽者如何說話。
7
鏡像模擬法
很多研究大腦的科學家都認為人類是通過模仿他人的動作和活動來進行學習的。他們發現了散落分布于大腦各個部位的鏡像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在外面觀察并模仿他人行為的時候,會被激活。
從全腦教學課程中來看,若學員模仿老師的動作,或是在適當的時候重復講師說過的話,此時培訓師和學員的視覺皮層和運動皮層相互吸引,師生之間強大的學習紐帶便產生了。
注:文章素材摘自(美)Chris Biffle 《全腦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