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左右,阿里已達萬人規模,干部數量不足,管理能力跟不上,績效意識不強,作風不夠彪悍成了制約發展的關鍵問題。
為此,阿里引進了大量的課程,但馬云并不滿意,要求“要像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樣,斧子落下去,就要有效果!”“對每一層級的干部,關鍵的能力項目不必多,但必須實用,要高強度、反復的訓練,才會有效果”。
在這個背景下,由湖畔學院承接開發了一整套干部培養體系,就是后來的“三板斧”。
1
屁股決定腦袋的本位主義、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急功近利、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平衡、山頭林立各自為戰的圈子利益、大團隊的戰略與小團隊的發展的取舍等等。
三板斧力在塑造一個內心強大的、視人為人的、使命驅動的優秀管理者,主要的方法是揪頭發、照鏡子、聞味道。揪頭發鍛煉一個管理者的眼界,照鏡子修煉一個管理者的胸懷,聞味道修行一個管理者的心力。這些方法的核心是讓企業管理者具備管理力。
一、為什么要揪頭發?
揪頭發,為了鍛煉一個管理者的“眼界”,培養向上思考、全面思考和系統思考的能力,杜絕“屁股決定腦袋”和“小團隊”,從更大的范圍和更長的時間來考慮組織中發生的問題。
二、為什么要照鏡子?
照鏡子,修煉一個管理者的“胸懷”,管理者是需要孤獨的,因為要面對自我內心的強大,管理者需要融入,因為需要通過“上通下達”來推動企業與組織的發展,以自己為鏡,做別人的鏡子,以別人為鏡子,將自我完善。
?做自己的鏡子——首先是找到內心強大的自己,讓我體會到內心強大的自我,可以在痛苦中堅持自己、成就別人。?做別人的鏡子——要在一個管理團隊中,彼此就是對方的土壤,彼此成為對方的鏡子是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情。而既然希望我們通過別人的鏡子看到我們更加全面真實的自己,首先我們需要學會的是如何才能做一面鏡子。?以別人為鏡子——能夠自我照鏡子,又學會了做別人的鏡子,我們才有可能以別人,以環境為鏡子,真正從多個不同的鏡子和去發現自己、去認知自己。
三、為什么要聞味道?
聞味道,修行一個管理者的“心力”,任何一個團隊的氛圍,其實就是管理者自我味道的一種體現與放大,一個管理者的味道,就是一個團隊的空氣,無形無影但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每個人思考和做事的方式,尤其影響團隊內部的協作以及跨團隊之間的協作。
作為管理者,與員工彼此孕育,彼此支持,彼此培養。作為一個優秀的中高層管理者,我們認為一定要有的味道是:簡單信任。味道,是管理者會自然散發的,著力的散發反而形神不符。
2
在整個團隊發展周期的過程中,通過嘉賓、主持人、講師、觀察員、項目經理、行政支持的通力配合,推動學員覺察和反思自己的管理行為和深層認知,最終做出行為層的改變和意識層的升級。
經過三板斧的洗禮,學員將做出主動的選擇和改變,擺脫被動的、為管理工作所困擾的狀態,找到作為管理者的樂趣和成就感,并保持謙卑,這才是一個管理者所應有的狀態——自由、主動地展開管理動作,而非被職責禁錮和壓迫。
3
?競合關系:大家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大家最好直截了當說話,因為你的問題只有對手才能發現,對手才是你成長最佳伴侶。
?因為信任,所以簡單:這是一句阿里老話,來自支付寶slogan,阿里有裸心會,就是大家敞開心扉聊天談事,各自講講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只有你了解別人的故事,你才真正認識對方。
?視人為人:把人當人看,不要把對方當做工具,也不要把人當成圣人,既然對方是活生生的人,就會有喜怒哀樂,是人就會有缺點、優點。
?借假修真:人生如戲,必須入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三天的實戰演練是為了節約未來團隊的磨合時間和沒必要的彈藥浪費。
?借事修人:不管是培訓中,還是實際工作,團隊之間總要歷經無數沖突,無數吵架,要通過這些大事小事,去修煉個人心性。
阿里三板斧培養出了非常多的優秀管理者,作為HR,想要貼近業務、快速的解決企業病癥,也需要這樣的一套“三板斧”!